積極的人生觀可以預防中年失憶
一項為期 16 年的研究表明,較高的幸福感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中年人記憶喪失的風險。
《醫(yī)學快訊》
6月18日
一項新研究表明,較高的幸福感水平可能有助于降低中年人記憶喪失的風險。該研究對 10,760 名 50 歲以上的參與者進行了為期 16 年的跟蹤調(diào)查,研究結(jié)果近日發(fā)表于同行評審期刊《衰老與心理健康》(Aging & Mental Health)上。論文題“幸福感與記憶功能:基于英國老齡化縱向研究(ELSA)的雙向關聯(lián)檢驗”(Wellbeing and memory function: testing 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s in the English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eing)。
研究于2025年6月18日發(fā)表在《Aging & Mental Health》(最新影響因子:2.8)雜志上
研究顯示,自稱幸福感較高的參與者在后續(xù)記憶測試中得分顯著更高。這些參與者均被認定為“大腦健康”,且報告了更強的掌控感、獨立性和選擇自由度。
盡管幸福感與記憶力改善之間的關聯(lián)程度較小,但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研究人員指出,這一聯(lián)系獨立于抑郁癥狀存在。
然而,由英國、美國和西班牙 15 名專家組成的分析團隊未發(fā)現(xiàn)證據(jù)表明記憶力改善與后期幸福感提升存在關聯(lián),但作者表示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研究人員補充道,研究結(jié)果強調(diào)了心理和社會因素對大腦健康的影響,幸福感可能對認知障礙具有保護作用。推廣正念等提升心理健康的干預措施,或可隨著年齡增長維持記憶等心智功能。
“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理解可能保護和維持認知健康的因素,對改善公眾健康和制定衛(wèi)生政策至關重要,”主要作者、利物浦大學(University of Liverpool,UOL)心理學講師、現(xiàn)任英國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學會研究員 Amber John 博士解釋道。她專注于老齡化研究,尤其關注心理健康、神經(jīng)多樣性和失智癥領域。
“盡管本研究無法直接檢驗或明確因果關系(即確定某一事件是否導致另一事件),但我們的發(fā)現(xiàn)具有重要意義:它表明良好的幸福感先于更好的記憶力出現(xiàn),而非相反。這提示幸福感與記憶的關聯(lián)并非僅因記憶力差者幸福感低,且若證實存在因果關系,提升幸福感或可預防后續(xù)記憶力衰退。”
合著者、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老齡化與臨床心理學教授 Joshua Stott 補充道:“這項研究是理解幸福感與記憶隨時間相互影響的重要一步。它為自我評估幸福感與記憶力的關聯(lián)及反向關聯(lián)提供了新見解。”
“盡管我們的結(jié)論尚屬初步,但凸顯了將抑郁和焦慮等心理社會因素納入大腦健康(如記憶力)研究的必要性。”
抑郁和焦慮已被廣泛認為是大腦健康加速衰退和失智癥的風險因素。當前,預防失智癥已成為全球醫(yī)療保健領域的核心優(yōu)先事項。
幸福感(Wellbeing)被定義為情緒健康與有效應對能力的結(jié)合,包含快樂、自信、目標感及生活掌控感等要素。
現(xiàn)有研究已表明,幸福感與大腦認知功能隨年齡衰退及輕度功能障礙之間存在正向關聯(lián),而記憶被視為個體認知功能的基石。
然而,此前多數(shù)研究僅單向檢驗幸福感與記憶的關聯(lián)。本研究旨在為尚未經(jīng)歷顯著認知能力下降的人群提供關于兩者長期關系的更深入洞察。
數(shù)據(jù)來源于英國老齡化縱向研究(English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eing,ELAS)中 10,760 名自我報告的參與者。該長期研究項目涉及英國 50 歲以上成年人,包含對幸福感的評估。
參與者每兩年接受一次幸福感與記憶評估,在 2002 年至 2018 年的 16 年研究期間共完成 9 次評估。研究人員通過學習任務測試參與者即時及延遲回憶 10 個單詞的能力,并采用生活質(zhì)量問卷評估幸福感。參與者需基于愉悅感、掌控感、自主性和自我實現(xiàn)等特定需求的滿足程度進行自我評分,問題包括“我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和“我感覺生活中充滿機會”。
研究人員排除了研究開始時已確診患有失智癥的參與者。
結(jié)果顯示,幸福感較高與記憶力較好之間存在微小但顯著的關聯(lián)。此外,研究在調(diào)整抑郁因素后發(fā)現(xiàn),幸福感對記憶的影響仍具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幸福感與記憶的關聯(lián)獨立于抑郁癥狀存在。
研究人員指出,心血管疾病等生物因素,以及與生活方式相關的因素(如身體活動)可能是幸福感影響記憶的潛在原因。年齡、性別、生活方式和社會經(jīng)濟地位也可能對幸福感與記憶功能之間的關系產(chǎn)生正向或負面影響。
盡管缺乏記憶力影響幸福感的證據(jù),但研究人員表示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他們認為,在癥狀顯現(xiàn)之前,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可能是“即將發(fā)生認知障礙”的征兆。
該研究由英國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學會、醫(yī)學研究理事會(英國研究與創(chuàng)新署UKRI下屬機構)、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NIA)及英國國家健康與護理研究院(NIHR)資助。
記憶與整體幸福感得分雙向關聯(lián)的傳統(tǒng)交叉滯后模型
英國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學會信息服務經(jīng)理評論道:“關愛心臟健康、保持思維敏銳和社交聯(lián)系是保護大腦隨年齡增長健康的關鍵。目前已明確 14 種與失智癥相關的健康及生活方式風險因素,包括缺乏運動、社交孤立和抑郁,而這些均與幸福感相關。”
“本研究發(fā)現(xiàn),50 歲以上自述生活更幸福、更充實的人群,其記憶力隨時間推移表現(xiàn)更佳。然而,該研究為觀察性研究,需進一步探索積極幸福感與記憶力之間的關聯(lián),以及這種關聯(lián)是否會對失智癥風險產(chǎn)生連鎖影響。”
“關注心理健康是整體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何時開始采取措施保持大腦健康、減輕失智癥的毀滅性影響都為時不晚。”
與所有長期縱向研究一樣,本文的局限性之一在于隨訪期間存在樣本損耗。但研究團隊采用了一種方法,能夠充分利用觀察數(shù)據(jù)中的所有可用信息,無需插補或剔除案例。
作者總結(jié)稱,研究結(jié)果可為進一步探索老齡人口大腦健康促進因素的研究提供基礎。
合著者、美國密蘇里州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心理與腦科學系助理教授 Emily Willroth 博士補充道:“未來,我們希望基于現(xiàn)有記憶研究的基礎,進一步推動支持老齡人口認知健康策略的發(fā)展——這正是我們的目標。”
創(chuàng)立于1881年的英國利物浦大學
參考文獻
Source:University of Liverpool
Positive life outlook may protect against middle-aged memory loss, 16-year study suggests
Reference:
John, A., Desai, R., Eshetu, A., Willroth, E., Marchant, N., Woodward-Carlton, B., … Stott, J. (2025). Wellbeing and memory function: testing 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s in the English Longitudinal Study of Ageing (ELSA). Aging & Mental Health, 1–7. https://doi.org/10.1080/13607863.2025.2468408
原文標題 : 積極的人生觀可以預防中年失憶

請輸入評論內(nèi)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