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先天免疫的疾病治療
-01-
引言
過去50年,免疫學領域經歷了一場“哥白尼”式的革命:曾被視為非特異性“原始防線”的先天免疫系統(tǒng),如今已成為理解疾病防御、炎癥調控和癌癥治療的核心焦點。20世紀80年代前,科學家們幾乎將所有目光投向適應性免疫(如T細胞、B細胞),而先天免疫的研究長期處于邊緣地位。直到1989年,免疫學家Charles Janeway提出“模式識別受體”(PRR)假說,徹底改寫了這一領域的認知。自此,先天免疫研究從“配角”走向“中心舞臺”,其精密調控機制與治療潛力正深刻改變現(xiàn)代醫(yī)學的版圖。
-02-
一、Toll樣受體
TLRs是一種先天免疫受體,直接或間接負責檢測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MP),并通過激活先天和適應性免疫途徑對其作出反應。天然存在和合成的TLR激動劑可以利用這些內源性免疫信號通路來增強和調節(jié)疫苗反應,從而使其成為優(yōu)良的疫苗佐劑。此外,TLR激動劑對針對癌癥、過敏、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疾病的免疫療法也具有重要意義。
TLR受體家族包含六種跨膜TLR(TLR-1、2、4、5、6和10)和四種定位于內涵體膜的TLR(TLC-3、7、8和9)。每種PAMP都被不同的TLR識別,即脂多糖(TLR4)、脂肽(TLR2與TLR6或TLR1)、鞭毛蛋白(TLR5)、單鏈RNA(TLR7/8)、雙鏈RNA(TLR3)和含CpG基序的DNA(TLR9)。
在遇到特定的PAMP時,TLRs形成同源二聚體(TLR3、TLR4、TLR5、TLR7、TLR8和TLR9)或異二聚體(TLC1/2或TLR2/6)。除TLR3外,大多數TLR通過MyD88發(fā)揮作用。TLR激活后,MyD88募集由IL1受體相關激酶(IRAK)1、IRAK2和IRAK 4組成的寡聚復合物,并激活MyD88 TNF受體相關因子6(TRAF6);罨腡RAF6隨后觸發(fā)核因子κB(NF-κB)和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徑,從而誘導促炎細胞因子,如IL-12和TNF-α。TLR7和TLR9可以激活TRAF3磷酸化干擾素調節(jié)因子7(IRF7),從而產生IFN-α。此外,TLR3和TLR4已被證明通過其TRIF銜接蛋白募集TRAF3來誘導IFN-β的產生,從而激活IRF3。I型IFN應答可誘導強Th1細胞/細胞毒性T細胞(CTL)應答,該應答對鑒定和清除感染或癌細胞很重要。
-03-
二、炎性小體
2002年,科學家發(fā)現(xiàn)“炎性小體”——一種由PRR(如NLRP3、NLRC4)組裝的多蛋白復合物。炎性小體主要的PRR家族之一是核苷酸結合結構域(NBD),含LRR(NLR)蛋白家族。這些有兩種類型:一種在N末端含有pyrin結構域(PYD),稱為NLRP,另一種在N末端含有CARD結構域(CYD),也稱為NLRC。炎癥小體的激活導致前天冬氨酸蛋白酶-1被蛋白水解切割成其催化活化的形式,caspase-1將IL-1β和IL-18的前體加工成其活性形式,這些形式通過細胞中由gasdermin D.形成的孔釋放。gasdermin D孔的形成也會導致一種特殊形式的細胞死亡,稱為細胞焦亡。炎性小體在感染、痛風、阿爾茨海默病中起核心作用。其活性受多種分子(如A20、SOCS蛋白)嚴格調控,防止過度炎癥損傷宿主。
-04-
三、核酸傳感器
先天免疫不僅能識別細菌,還可通過核酸傳感器抵御病毒。2013年發(fā)現(xiàn)的cGAS蛋白可識別胞質DNA(如病毒基因組),激活STING蛋白并誘導干擾素分泌,對抗病毒感染。cGAS是一種細胞內DNA傳感器,cGAS在生理條件下以自抑制狀態(tài)存在于細胞質中。一旦cGAS結合DNA,它就會經歷構象變化,導致細胞儲存的ATP和GTP產生cGAMP,cGAMP然后作為第二信使結合并激活STING。STING激活激酶TBK1,TBK1磷酸化轉錄因子IRF3,導致其易位到細胞核并隨后激活1型IFN。STING還可以激活NF-κB,導致促炎細胞因子的產生。
識別細胞質中RNA的主要受體是RIG-I和MDA-5。這些細胞內的受體分別識別單鏈RNA(ssRNA)和雙鏈RNA。有趣的是,我們自己的RNA包含修飾,包括腺苷到肌苷的變化,這有助于保護我們自己的核糖核酸不激活這些受體。這些受體在預防病毒RNA感染方面發(fā)揮著關鍵作用。RIG-I可以識別RNA中的關鍵結構,包括5′ppp-,而MDA-5更傾向于長dsRNA。當受體被激活時,它們會導致I型IFN的強烈誘導。
-05-
四、先天淋巴細胞
先天淋巴細胞(ILCs)在調節(jié)先天免疫反應中起著關鍵作用。ILCs作為T細胞的先天對應物,這些細胞的功能亞型似乎反映了T細胞的功能亞型,但沒有抗原特異性T細胞受體。ILC家族的成員自然殺傷(NK)細胞的作用類似于CD8+ CTL,ILC1是Th1樣,ILC2是Th2樣,而ILC3類似于3型反應T細胞亞型(TH17、TH22)。ILCs通常在粘膜組織內發(fā)揮作用,它們通常以低數量存在,并參與炎癥激活、組織重塑、代謝控制和對適應性免疫反應的影響。
-06-
五、先天免疫的調控
先天免疫的激活需精確調控,以防過度反應引發(fā)自身免疫病。因此,了解參與控制這些免疫級聯(lián)反應時間的關鍵因素非常重要,有幾種關鍵的機制在精準調控先天免疫反應:
1. 負反饋機制:如A20蛋白,A20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可以添加泛素鏈或去除泛素鏈。A20除了抑制細胞死亡外,還具有抑制TLR信號,負向調節(jié)NF-κB信號傳導的功能。此外,SOCS蛋白可以阻斷細胞因子信號。
2. 細胞死亡調控:焦亡、壞死性凋亡等程序性死亡方式可清除感染細胞,同時限制炎癥擴散。
3. 非編碼RNA:microRNA和lncRNA通過調控基因表達,精細調節(jié)免疫反應強度。miR155和miR146代表了先天免疫系統(tǒng)中兩種最具特征的miRNA,有證據表明它們甚至可以相互抵消。在TLR配體的炎癥激活或感染后,miR155和miR146都是高度可誘導的。miR155是促炎性的,靶向負調節(jié)因子SHIP1和SOCS-1,而miR146是抗炎性的,針對TRAF6和IRAK1。
-07-
六、先天免疫的治療
應用在發(fā)現(xiàn)先天免疫過程及其調控之后,先天免疫的分子機制為疾病治療開辟了新途徑:
1. 疫苗佐劑:已有研究已經充分證明了先天免疫在疫苗輔助中的重要性,目前,各種TLR激動劑(如CpG DNA)被用于多種疫苗,增強免疫應答。
2. 抗炎療法:鑒于NLRP3在各種自身炎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潛在作用,靶向NLRP3炎性小體的抑制劑(如MCC950)可以阻斷IL-1β產生的信號,基于這種抑制劑和其他NLRP3抑制劑的多種化合物正處于不同的臨床開發(fā)階段,用于治療痛風、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哮喘、帕金森病和冠狀動脈疾病等。
3. 癌癥免疫治療:激活先天免疫可增強腫瘤微環(huán)境中的抗腫瘤免疫,在癌癥患者中,對PD-1抑制劑產生積極響應的腫瘤表現(xiàn)出CD8+T細胞浸潤并表達干擾素反應信號(如PD-L1),I型干擾素反應對誘導抗腫瘤免疫至關重要。腫瘤內注射TLR激動劑可誘導干擾素反應信號和抗腫瘤CD8+T細胞,從而改善對PD-1抑制劑的耐藥。因此,將TLR9激動劑與經批準的PD-1阻斷療法相結合是靶向癌癥免疫逃避的有效方法。
4. 抗病毒藥物:針對cGAS或RIG-I通路的激動劑/抑制劑正在研發(fā)中。
-08-
結語
50年來,先天免疫研究從“簡單防線”的刻板印象,躍升為揭示免疫復雜性、疾病機制和治療創(chuàng)新的核心領域。從PRR的發(fā)現(xiàn)到核酸傳感器的突破,從炎性小體的調控到臨床轉化,這一歷程不僅是科學的勝利,更是人類對抗疾病的智慧結晶。未來,隨著AI輔助藥物設計、基因編輯等技術的融合,先天免疫靶向治療有望在癌癥、自身免疫病和感染性疾病中實現(xiàn)更大突破。
參考資料:
1.From periphery to center stage: 50 years of advancements in innate immunity. Cell.2024 Nov 14;187(23):6780-6782.
原文標題 : 靶向先天免疫的疾病治療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圖片新聞